今年夏季,“極端高溫”成為全球各大媒體報道中的關鍵詞,特別是在歐洲,極端天氣引發的次生災害頻發。英國《金融時報》稱,歐洲家庭空調普及率低,而中國本土市場卻已相對飽和,歐洲高溫或讓中國空調制造商從本土市場增長乏力中發現轉機。歐洲人對空調的消費熱情高嗎?未來市場潛力多大?中國空調大舉進入歐洲的機會來了嗎?《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聽歐洲人講述原因
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稱,不到5%的法國家庭和英國家庭裝有空調,而在德國,這一數字僅為3%,這與歐洲多地屬于海洋性氣候有關。但此報道同時援引國際能源署的報告稱,意大利、西班牙、希臘和法國南部的空調保有量在過去10年迅速上升,并預估歐盟國家的空調數量將從2019年的1.1億臺增加到2050年的2.75億臺。
為了挖掘歐洲空調普及率低的原因,《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德國、英國和法國的多個家庭,這些家庭均表示,此前歐洲夏季氣溫不高、空調使用率低和空調安裝費用高是主要原因。但隨著近年來高溫天氣頻現,居住在法國里昂的提博一家和居住在德國卡爾斯魯厄的馬庫斯一家已安裝了空調。
提博的妻子謝里爾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里昂,購買一臺空調的費用為800—1500歐元,安裝一臺外機和一個出風口的費用約800—1000歐元。除天氣因素外,提博之所以決定在去年安裝空調還因他們去年從市區搬到了鄉下。“在市區公寓樓外安裝空調室外機需業主委員會批準,而鄉下的別墅則不需要辦理繁雜手續。”提博說道。
馬庫斯也表示,高昂的費用和較強的環保意識讓很多德國家庭不會選擇安裝空調,也有家庭選擇用電風扇。雖然他今年安裝了空調,但是僅在臥室安裝了一臺。“在歐洲有些地區,人們安裝空調還需市容管理等部門批準。”他說。馬庫斯還講到安裝空調時遇到的另一個問題——從預約安裝到專業人員上門需近1個月時間。
住在英國倫敦的塞布則透露了當地人常會選擇的其他避暑方法,“我家曾經在2018年夏天租用過便攜式空調,但當地人更常采用的避暑方法是去氣候涼爽的地區度假”。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趙俊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少歐洲居民是租房住,安裝空調需征得房東同意;歐洲多數國家高度依賴能源進口,這決定了歐洲整體電價不低;歐洲人不愿裝空調也與審美有關,空調的外掛機與當地諸多歷史建筑本身極不協調。“當然,歐洲人的消費觀念也在改變,意大利等國空調普及率較高,嘗到甜頭的居民也會影響歐洲其他地區居民的消費觀,”趙俊杰稱。
中國空調對歐出口現狀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提供給《環球時報》記者的數據顯示:受疫情、海外工廠復工等因素影響,2022年上半年我國空調對歐洲出口917萬臺,同比下降0.1%,出口額同比增長18.8%。
對此,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執行理事長姜風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從整個家電業來看,歐洲是中國家電出口第二大市場,雖然2022年上半年,我國空調對歐洲出口量略有下降,但出口額卻大幅增長,“這說明,我國對歐洲市場的空調出口,正在進行產品結構性調整”。但姜風也透露擔憂,“歐洲極端高溫天氣雖對中國空調出口帶來積極影響,但由于歐洲高溫時間較短、人工費用較高、能源緊張、消費信心不足等,今年要想突破去年因疫情創下的新高紀錄,也非常困難”。
目前,歐洲市場存在諸多挑戰。海爾家用空調歐洲市場總監趙立偉和海信國際營銷空調產品規劃部總經理陳紹安都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空調品牌走出國門后仍存在競爭力不足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早期多數中國空調企業“走出去”的方式是“貼牌”。“盈利快的代工模式吸引大批企業蜂擁而上,但從長遠來看,企業卻永遠處于價值鏈底層,”趙立偉告訴記者,海爾從出口歐洲之初,就堅持自主品牌出口。陳紹安強調,中國空調未來在歐洲更多的是要比拼品牌力和產品力。
突破口在哪
空調一直是中國家電出口的領軍品類。姜風分享的數據顯示:中國制造的空調約占全球八成,空調是家電中出口額唯一超百億美元的產品品類。姜風認為,若想深入歐洲市場,中國空調制造商應持續加大節能空調推廣,繼續提高出口產品能效。此外,中國正積極推動天然環保制冷劑R290在空調上的應用。
“歐洲高溫對中國空調出口的影響不能簡單預判。”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目前全球有兩條應對極端氣候的路徑,一是氣候減緩,其核心為改變能源結構、減少排放;而另一條路徑為氣候適應,使用包括空調在內的電器,就是氣候適應領域的有效手段。“面對全球日益嚴苛的排放標準和法規,如何在控制能源使用的前提下提高人類的氣候適應能力,是中國空調企業需提高注意并加大研發投入的重點。”李志青建議,未來“綠色金融”可以把支持氣候適應的生產和消費納入其中。
在歐洲電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商務部培訓中心教授李左東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提出了深入歐洲的幾條路徑,包括利用“一帶一路”的運輸動脈、降低空調運輸成本,把握國際市場有色金屬價格回落契機,控制原材料價格,聯合歐洲經銷商和代理商培訓安裝工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