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發展規劃中,建筑業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優勢產業。然而,從建筑材料和設備,到建筑設計和工程管理,我國的質量保證體系還不容樂觀,與優勢產業的定位不相適應。目前,即便是我國重要的區域規劃和標志性建設項目的設計方案,重要項目建設需要的設備材料,技術含量和造價最高的部分,很多還是國外公司承擔。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歸結為我國建造質量水平的不足。
要想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提高建造的質量,包括規劃設計、設備材料、施工和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水平。那么,建造產品及其高質量如何定義?如何構建完善建造質量保證體系?實施高質量建造的必要性和實現途徑有哪些???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湖南大學城市與建筑創新研究院院長、國家級建筑安全與環境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建造4.0國際創新平臺創始人張國強教授。
記者: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那么,高質量建造又是什么,它是如何定義的呢?
張:高質量建造分為基本安全和物理性能高質量、用戶體驗性性能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性能高質量,具體來說就是首先,要做到建造產品施工過程安全,防震防火防風防爆性能好,結構無開裂斷裂,房屋建筑空間無異味、無噪聲、采光好、通風好,圍護結構氣密性、隔聲性能、防水防潮性能、保溫隔熱性能好。其次,建造產品空間利用效率高,空間功能劃分清晰合理,房屋建筑空間有利于保護隱私,室內環境舒適,設施使用便利,結構及設施制造精致,滿足審美需求。最后,建造產品應做到空間利用效率高,空間功能劃分清晰合理,房屋建筑空間有利于保護隱私,室內環境舒適,設施使用便利,結構及設施制造精致,滿足審美需求。
記者:高質量建造其實對于我們大家來說,都是個全新的理念,它是基于什么提出來的呢???
張:當前在我們國家,建設領域發展面臨雙重問題:一是高資源消耗、高環境負荷。二是低質量的供給。低質量、高能耗、高污染、效率低下,勞動密集為標志的傳統建造模式和產品已無法支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因此我們提出了建造4.0的概念,高質量建造,其實只是建造4.0的其中一個環節。建造4.0還包括了高效率、高科技、高效益。
記者:建造4.0???這又是個新的概念啊,張教授能給我們稍微講一講嗎?
張:建造4.0是我們團隊提出來的一個理念,從建造技術和規模等重要因素的角度看,中國和發達國家以前的建造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而該三個階段的質量保證體系有不同的特點。首先是建造1.0--傳統民居階段。這個階段以工匠主導建設為主,處于城鎮化前期。
然后是建造2.0--現代建筑階段。這個階段以全球科學技術發展為基礎,高層建筑結構、空調電梯等現代建筑設備為特征,處于大規模城鎮化階段。
再后來就到了建造3.0--綠色智慧階段。這一階段以全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和約束條件,以信息化為主要手段,對基礎設施和房屋建筑的建造提出新的要求。
在這三個階段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們團隊提出了建造4.0這一概念。建造4.0是高質量、可持續、智能化階段。“建造4.0”也是我國特有的階段,需要以建造2.0 階段的質量保證體系完善作為基礎,補足功課,才能與發達國家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重新定位建造3.0 的使命和任務,通過綠色建筑、建筑工業化和建筑信息化,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而通過基于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BIM、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技術應用,進入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化深度融合“建造4.0”階段。
記者:按照張教授你這樣說的話,建造4.0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階段,而高質量建造,則是建造4.0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都知道,在一帶一路發展規劃中,建筑業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優勢產業,“一帶一路”倡議已經提出5年,從高質量建造角度來看,這對提高我國在全球建筑領域的產業分工,提出了什么要求?
張:雖然建筑業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優勢產業,但是從建筑材料和設備,到建筑設計和工程管理,我國的質量保證體系還不容樂觀,與優勢產業的定位不相適應。目前,即便是我國重要的區域規劃和標志性建設項目的設計方案,重要項目建設需要的設備材料,技術含量和造價最高的部分,很多還是國外公司承擔。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歸結為我國建造質量水平的不足。要想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提高建造的質量,包括規劃設計、設備材料、施工和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水平。因此,我們需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新技術新模式應用等基本途徑,實現高質量建造。
記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實現高質量建造,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一個龐大的體系,對于建立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體系,張教授您的建議是什么呢?
張:推動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我國建造質量保證體系不夠完善,確實,完善建造質量保證體系的難度不小,要想建立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體系,我認為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1、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兼顧質量、安全、效率、效益的高質量建造發展體系;
2、依靠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3、大力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全面提升工程質量;
4、以人為本,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綠色建造發展,增強老百姓的參與感、獲得感,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綠色建造產品的需要;
5、發揮行業團體等第三方社會資源的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理清我國完善科學系統的建造質量保證體系與城鄉建設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之間的關系,從頂層設計、科技示范、重點工作、全社會參與等角度開展工作,在相對高速發展中建立完善中國建造高質量發展體系。